發布:2023-05-07 00:48:09 關注:23105次
01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于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行列,首批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積極推動博士后隊伍建設,不斷深化博士后管理機制改革,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激發隊伍內生動力,全面提升博士后人才培養質量。博士后已成為學校高層次青年教師隊伍儲備的重要來源、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重要組成和產學研成果轉化的有生力量。
02團隊成員
武旭教授,本科畢業于南開大學物理學院,于2011-2017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習并取得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2016-2021年在德國斯圖加特馬克斯普朗克固體研究所,進行海外聯合培養及博士后研究,并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開展納米制備與表征技術的研究。2021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納米電子體系的制備、表征與應用相關研究。
近年來,依托離子沉積、分子束外延、掃描探針顯微鏡等先進納米技術,授權發明專利6項,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nano等期刊共計發表sci論文20余篇,其中關于新型納米制備技術應用的一作工作,被nature作為封面推薦文章發表,并被nature methods作為research highlight進行專文報道。
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有: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海外)和面上項目各1項,北京市科技項目1項,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等。2018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獎學金,2021年獲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擔任acs nano、nano research等期刊審稿人。
邵巖教授,本科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2-2018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取得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2018-2022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及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展微納電子體系的原子級構筑和測量相關研究。2023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入選國家級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新型微納體系的制備、測量及應用相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擔任nano research等期刊審稿人。
王業亮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國家級人才,入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物理學會半導體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真空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胡剛復物理獎。現為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院長、工信部低維量子結構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4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在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做博士后/洪堡學者。長期從事新型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的制備、物性及應用基礎研究,近年來基于分子束外延生長、掃描探針顯微鏡和光電子能譜等技術,在原子尺度上針對新型二維電子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構建、物性測量和調控、器件設計和測試,以及應用等方面發展技術和開展基礎研究。主要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1篇)、nature materials(2篇)、nature physics(1篇)、nature commun. (6篇)、adv. mater. (8篇)、nano lett. (9篇)、nano research(8篇)、chem. soc. rev. (2篇)、phys. rev. lett. (2篇)、j. am. chem. soc. (3篇)、appl. phys. lett. (8篇)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多項工作被nature及其子刊作為研究亮點報道,被引9000余次,單篇最高他引1000余次。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
03研究方向
本方向立足納米電子領域基本科學問題,開發新的制備技術,突破關鍵納米體系制備工藝,開展相關器件的構筑與測量研究,特色鮮明,由王業亮教授、武旭教授和邵巖教授組織開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復雜有機納米電子體系的制備與電子特性測量:利用國際先進水平的質量選擇可控沉積系統,結合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開展有機-無機體系異質結的可控制備和高精度測量。
新型低維材料異質結的制備與量子性質測量:利用外延系統制備新型二維異質結以及一維納米結構,結合掃描探針顯微鏡進行電子態和磁性等物理性質的原子級表征,并進行光電器件加工測量。
先進納米實驗技術開發與應用:發展新型半導體材料制備技術,實現與表征設備的原位結合,實現多種新型半導體材料的表征和應用。
04應聘要求
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
年齡35周歲及以下,已獲得或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且一般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和英文寫作能力;
具有超高真空、外延制備、掃描探針測量、電子器件加工等相關背景;
符合國家、學校博士后招聘的有關要求。
05崗位及待遇
優渥的薪酬待遇:
學校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包括基礎年薪、獎勵績效、課題組績效及單位五險一金等。若入選“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各類國家資助計劃,國家資助與學校崗位年薪疊加資助;課題組視科研成果情況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補助及獎勵;入選“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博士后”給予一定獎金獎勵。
廣闊的發展前景:
學校鼓勵并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申請博士后各類人才計劃和基金項目:可申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面向海、內外博士畢業生的人才資助計劃,資助經費60-93萬元;可申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各省、市級自然科學基金等基金項目,資助經費5-70萬元。在站期間根據國家及學校專業技術職務相關規定可申報專業技術職務(研究系列);在滿足學校相關規定和標準基礎上,可聘任至相應崗位。
完善的生活保障:
學校按國家及學校有關規定協助辦理本人及配偶、子女在京落戶、子女入托等生活問題;提供博士后專項公寓,條件優越、拎包入住;學校成立“博士后聯誼會”,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著力豐富博士后業余生活,為博士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成長環境。
06聯系我們
即日起接受申請,有意應聘者將個人申請材料(個人簡歷+學術代表作)發送至課題組聯系人郵箱,郵箱主題:“博士后應聘+姓名+今日招聘網jrzp.com”。未通過初選者不再另行通知,應聘材料恕不退還。與課題組合作導師確定合作關系后,聯系學院老師準備進站材料。
01課題組
聯系人:邵老師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02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
聯系人:李老師
聯系電話:010-68913188
03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
聯系人:劉老師
聯系電話:010-68913188
04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孫老師
聯系電話:010-68914539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溫馨提示:如課題組需要發布博士后招聘信息,請聯系博管辦孫老師,聯系方式如上。
p.s.歡迎依托北京理工大學申報2023年度博士后基金/項目,獲批國家各類資助計劃的博士后人員,享受國家待遇同時按照學校相應崗位年薪進行資助!
附:申報項目表格及待遇(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q8k1swucnpwlbes2y3pufq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我要糾錯]
【1】凡本網注明"來源:佛岡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佛岡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佛岡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