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4-05-21 15:08:30 關注:7605次
一、團隊簡介
海洋裝備與防護技術研究團隊瞄準海洋科學與海洋技術領域國家重大急需和前沿科學探索需求,開展海洋裝備動力學響應與防護機制、極端環境材料結構設計與制造、復雜動載下人員致傷與防護機制等重大前沿應用的創新性研究。重點解決多場耦合動態失效、新質新域毀傷與防護機理、裝備智能化多功能化等科學問題,攻克新型海洋裝備、防護材料與結構、人員安全防護等關鍵技術,旨在提升我國海洋安全能力,為促進海洋學科發展、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團隊在國家級領軍人才李營教授的帶領下,匯集了一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1名,國家級青年人才5名,青年托舉人才2名,共有12名青年教師,研究領域跨度廣,學科交叉,涉及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物理、海洋化學、力學、材料學、生物醫學、水聲學、信息學等。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加強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專項等百余項國家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相關成果應用于多個多型重大裝備,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
團隊依托“爆炸科學與安全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高能量物質前沿科學中心”、“輕量化多功能復合材料與結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優勢資源,在珠海校區建設新質毀傷與防護實驗室、海洋裝備動態加載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著力打造一支圍繞海洋安全領域前沿性、戰略性研究的創新團隊,培養一批“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創新人才。團隊瞄準海洋安全領域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布局三大重點方向。
(一)海洋裝備動力學響應與防護機制
針對海洋裝備安全問題,開展探測、隱蔽、防護研究。攻克深海復雜流動機制、深水爆炸毀傷機理、裝備人工智能控制方法等基礎性科學問題,研制新型水中無人裝備。團隊依托“爆炸科學與安全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具備海洋裝備實驗基地。
(二)極端環境材料結構設計與制造
針對裝備面臨的極端環境威脅(如沖擊、電磁、激光、強微波、高溫、低溫等),攻克力-熱-磁-化學多場耦合材料響應機理、人工智能多尺度設計、動態多場信息原位測量原理等基礎性科學問題,突破極端環境下的新材料、新結構、新器件的設計、先進制造與表征評價技術。團隊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三)復雜動載下人員致傷與防護機制
針對海洋極端環境下人員安全,攻克爆炸/沖擊/振動致傷機制、非線性應力波調控、微結構逆向設計等基礎性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難題,研制新型止血材料、新型治療裝置與方案、人員防護裝備等產品,突破人員的“傷、防、治”難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
二、團隊責任教授
李營,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基礎加強項目首席科學家。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學會優秀博士論文、全國爆炸力學優秀青年學者等。長期圍繞海洋安全等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于毀傷與防護科學理論、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在海洋裝備抗爆抗沖擊防護、多功能一體化裝備與結構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應用于10余型重大裝備。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加強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4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在adv. sci.、jmps、acs nano、ijie等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封面論文和esi高被引論文,發明專利40余項。
三、招聘方向
(一)海洋裝備動力學響應與防護機制
1.深海復雜流動理論與數值模擬;
2.爆炸與沖擊動力學理論與實驗;
3.減振降噪/隱身等功能一體化超材料。
需求專業:流體力學、爆炸與沖擊動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水聲工程及相關專業。
(二)極端環境材料結構設計與制造
1.多物理場耦合環境下材料結構設計與制造;
2.多尺度超材料與人工智能計算方法;
3.材料動態多尺度行為原位測量與表征。
需求專業:固體力學、爆炸與沖擊動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學、機械工程、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
(三)復雜動載下人員致傷與防護機制
1.醫工融合理論與實驗技術;
2.人體損傷機制與防護設計;
3.醫療裝備與材料設計評價。
需求專業:生物力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材料學及相關學科。
四、招聘崗位
(一)預-長-專聘系列
預聘助理教授、預聘副教授等;
各類國家級人才一人一議,學校和團隊將提供一對一全方位強力服務和支撐。
(二)博士后人員
特立博士后、團隊崗博士后、科研崗博士后;
進入校本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全職在珠海校區工作。
五、福利待遇
(一)優厚的薪酬待遇
1.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按“高于北京、優于當地、動態調整”的標準制定各類人才崗位薪資待遇。
2.“預長專”體系人員薪資待遇包括年薪、安居補貼、科研啟動費、年終績效及單位五險一金等。
3. 若入選相關人才支持計劃,同時仍按照北京理工大學(珠海)相應崗位年薪進行疊加資助并給予一定獎金獎勵。
(二)有力的科研支撐
1. 支持申請各類人才項目、基金資助,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指導。
2. 全方位幫扶人才,健全“新興學科孵化器+高端人才蓄水池+原始創新助推器”,強化全周期人才成長支持機制。
3. 提供充足辦公、實驗場地,配備科研助理。
4. 提供博士生、碩士生等專項指標。
(三)完善的福利保障
1. 享受專家公寓或住房補貼等住房保障。
2. 享受“中小幼優質學位+家屬就業+專家體檢+學術休假”的一攬子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四)廣闊的發展前景
珠海校區2024年開啟“雙一流”全日制本碩博招生,提速換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朝著一流大學校區建設目標奮勇前進。嶄新藍圖、全新機遇,為各類人才圓夢灣區提供廣闊平臺。
六、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18811442756(李老師)
有意向申請者以“2024年海洋裝備與防護技術研究團隊崗位應聘+姓名”為郵件主題將個人簡歷發送至團隊郵箱:[email protected],并抄送校區人才辦郵箱:[email protected]。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zh.bit.edu.cn/info/2861/7751.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1】凡本網注明"來源:佛岡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佛岡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佛岡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